首页 > 求索之路 > 教育资源与教育成就的关系分析 ——海尼曼-洛克斯莱效应的一个中国解释
教育资源与教育成就的关系分析 ——海尼曼-洛克斯莱效应的一个中国解释
33经管学院
作品介绍

作者:2018级本科生 赵淳 经济管理学院  石宇洋 经济管理学院

田海廷 经济管理学院  刁帅子 经济管理学院

指导教师:高峰 经济管理学院

关键词:家庭资本 教育资源 教育成就 社会再生产 教育公平 海尼曼-洛克斯莱效应

 

摘要

海尼曼-洛克斯莱效应指出,在发展中国家,学校因素能比家庭因素更好地预测学生教育成就。但导致这一效应的原因暂无定论。通过对教育资源的分类,文章提出了「主导性——辅助性」教育资源模型。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 2014 年数据(CEPS2014)建构结构方程模型,从而证明了家庭资本购买的学校外教育资源对教育成就无明显帮助。文章指出,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校外教育资源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,获取校外教育资源成为家庭寻求教育补偿的一种方法。这一机制有助于抑制教育不平等现象,但可能导致教育竞争的低龄化。

 

一、研究背景

  家庭资本普遍被动员并参与到资源的竞争与采买之中,以服务子女的教育获得,这是社会再生产的一种形式。不同的社会语境下,其生成机制各不相同。海尼曼-洛克斯莱效应指出在发达国家中,家庭资本可以直接作用于子女教育成就,形成“家庭本位”态,使得家庭资本对于子女的教育成就有着更好的解释力;而在发展中国家,学校教育则更能解释子女教育成就。但在中国,任何一种简单的套用都无法完全解读社会教育现状,因此在家庭资本对教育 成的影响进路上,始终一种没有很好的解释。出于对中国社会现状中的社会再生产、教育公平等问题的关切,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。

 

二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模型

  本文以教育资源为切口,将其分为学校教育、家庭辅导和影子教育三类,提出了“主导性——辅助性”教育资源模型。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 2014 年数据 (CEPS2014)构建结构方程模型(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),发现家庭资本对于教育初期校际教育资源的获得具有决定作用,但无法进一步参与初中阶段主导性教育资源的采买,从 而证明了家庭资本购买的学校外教育资源对教育成就无明显帮助,论证了我国现有的一元化 教育体系对于个体教育早期既成的教育不公平具有收束作用。

 

1 结构方程模型

* 结构方程模型 (直箭头表示:解释变量→被解释变量)

* 模型结论:家庭资本与就读初中质量显著正相关,但无法通过校外教育的获得影响学生在初中校内的成绩;学校教育与学生成绩显著正相关,校外教育与学生成绩没有正相关关系。

 

三、研究结论

  文章指出,单一的评价体系使得校外教育资源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,获取校外教育资源成为家庭寻求教育补偿的一种方法。这一机制有助于抑制教育不平等现象,但可能导致教育竞争的低龄化。由此,本文通过阐明我国教育体系下,家庭资本、教育资源等因素在个体的教育获得中扮演的角色,在给出对我国教育成就生成机制的理解的同时,为海尼曼-洛克斯莱效应提供了一个中国解释。

 

2 海尼曼-洛克斯莱效应的中国解释

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登录  登录后可以发言~
全部评论
主办方
承办方